害羞还可能是达到一个下意识的目的的行为。在有些案例中,害羞的孩子可能有一个外向、交往能力强的兄弟姐妹,这个害羞的孩子可能在下意识中决定自己不得不找到其他方法来得到在家中的归属感。
内向与自尊没有关系。低自尊来源于不接受自己。
要注意你自己在干什么——如果你给一个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你可能是在宣判他一辈子都是一个害羞的人,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包括孤独、不合群以及害怕尝试新情形。
要试试下面的建议,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
2.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退缩,不要替他们回答问题。也不要试图哄他们开口。你只需要继续交谈,并相信孩子在准备好之后会加入进来。
3. 向别人介绍孩子时或者当孩子拒绝说话时,不要说她害羞。
4. 审视一下你是否在以某些方式强迫孩子以某种方式行为举止。你们可能陷入了权力之争,而她是在用沉默这种消极的力量来表明你不能强迫她按照你的想法行事。
要退后一步。孩子也可能把“害羞”当成了让自己感觉特别的一种方式,因为这为她带来了大量的关注。要让孩子做她自己,并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你不要夹在中间。
5. 不要让孩子的害羞成为阻止她做需要做的事情的借口。要告诉孩子:“感觉不安没关系,但你仍然需要去上学。我怎么做才能帮助你感觉更舒服呢?”
2.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一些痛苦(只是要确保你不会不接纳她或过度保护她,而增加她的痛苦。)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她不喜欢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她想怎样改变都取决于自己。当孩子感觉到内向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时,她就能更自由地决定怎样改变。
3. 要跟孩子谈谈,并努力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了解其行为对他们来说是否是个问题。要问孩子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帮助他们更加自在地与别人相处。
4. 要和孩子讨论她的行为,而不要给她贴上“害羞”的标签。例如,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注意到有人和你打招呼时,你会用手把脸挡起来。你这样做是因为你认为这是玩游戏吗,还是因为你想让他们别打扰你?如果你希望他们别打扰你,或许你可以告诉他们‘我现在不想回答任何问题’。”
5. 在孩子还没有准备好时,不要试图强迫他们进入一些情景。要帮助他们找到能感觉更舒适地采取的小步骤。不要试图强迫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唱歌、演奏乐器等)。
6. 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在家里学会大声说话,然后要允许孩子决定是否想在外面大声说话。
一种方法是在定期召开的家庭会议上这样做,孩子能学着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予和接受致谢,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头脑风暴。
他们还能学会说出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期待着别人会读心术。

对别人说孩子太害羞?养娃大忌!标题图片